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,“惊蛰,二月节。《夏小正》曰:正月启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大意是说,到这个节气,春日的惊雷响起,惊起了蛰伏的昆虫,故称惊蛰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惊蛰前后虽然气候变暖变的舒适起来,但是人难免会犯困,犯懒,也就是所谓的“春困”,工作起来没精神无精打采的,除了要加强锻炼身体外,在北方还有吃美食“除春懒”的说法,不但好吃而且寓意美好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一试。
大肉龙——吃懒龙,除春懒
老北京习俗,惊蛰这天讲究吃“懒龙”。据说,由于“懒龙”形似一条长虫,惊蛰时正逢春虫乍醒,故而有了惊蛰吃懒龙的习俗。“懒龙”又名“肉龙”,“吃懒龙”也被赋予了“除春懒”的寓意。用发好的面擀成面皮,然后将调好味的猪肉馅或者牛肉馅铺在面皮上,然后卷起来成长条形状,盘于笼屉中,最后再直接上蒸锅蒸熟即可,弯弯曲曲软趴趴的在蒸锅里,好似一条懒龙被蒸熟了一样。惊蛰过后,大家要为新的一年奔波了,传说吃了“懒龙”,就可以解除春懒了。
醪酒鸡蛋——提神气,解春困
春季气候转暖,人体易乏困,在西北地区有这惊蛰这天吃“醪酒”的习惯,配合鸡蛋,可以去除寒气,提精气神,解除春困,而且醪酒和鸡蛋营养丰富,是冬季过后进补的好食材。做起来也非常的简单,只需要锅里烧点开水,挖出适量的醪糟胚放入开水中煮至翻滚,然后将打散的鸡蛋冲入开水中,感觉味道淡的可以再加一点白糖增味,趁热喝浑身舒畅。
驴打滚——害虫死,人翻身
地道北方小吃,有说法在惊蛰这天万物复苏,各种蚊蝇害虫又开始作祟,不但经常骚扰人,对庄稼的危害也很大,于是北方人就有在惊蛰节这天吃“驴打滚”的习俗,有赶走害虫人翻身,从此生活甜甜蜜蜜的美好寓意。驴打滚制作稍微繁复一点,主要用黄米粉,黄豆粉,青红丝,白糖,香油,桂花等作为原料,经过制胚,和馅料,成型三步工序,成品黄,白,红三色分明,在黄豆面里滚一滚外表呈金黄色,口感绵软,馅料入口即化,香甜可口,老少皆宜。
吃梨——润人润心,增强体质
惊蛰吃梨算是广为人熟知的习俗了,去年惊蛰节,儿子幼儿园当天也特别准备了梨子,并教导小朋友吃梨的缘由,令我印象深刻,这也是对文化的保护传承吧。古人在这天吃梨有“离(梨)家创业”,不忘根本的寓意,也有期望害虫远离(梨)庄稼和人,来年五谷丰登,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景,同时在春季多吃梨,也可以润肺解渴,润心去火,增强体质的好处,所以朋友们一定别忘记吃了。
吃煎饼——惊蛰家家烙煎饼,熏死害虫有精神
说到惊蛰吃煎饼,我的印象最深刻了,小时候外婆烙煎饼,点火时口中都要念念有词,大概意思就是烟熏火燎烧死害虫,小孩健康成长之类的话语,还是挺有仪式感的。有外地人到本地将煎饼取了一个外号,只因其比较难咬,需要咬住后甩动头部才可撕断,故其名曰“摇头饼”,还是挺形象的,其实我们本地人大多吃全麦的煎饼,因含有麦麸还是很容易咬断的,实在不习惯的可以在里面裹上热菜,这样煎饼就变软了,容易咬,还更好吃。
时代在进步,很多民间流传的声音渐渐消散,但是有些民间流传的习俗,虽然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,但是都是一辈一辈的人用亲身经历总结的经验,并代代相传下来的。在逐渐淡忘节气传统的时下,食材用另一种方式感知季节的变化,提醒着人们四季和时间。你们的家乡在惊蛰的时候,大家都会吃什么美食?